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观念的淡漠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专制王权的强大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