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即体现的是商周时期,CD两项的表述没有依据,排除CD两项;根据“诸侯战争、土地交换”,即体现分裂割据、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据此,排除A项。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状况;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确解答此类问题,即在于最大限度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平时在复习与备考的进程中,要注意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要善于把握历史的“时空性”“阶段性”特征。整合同类知识点,将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相关内容融合起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是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刘卫川《鸦片战争前后差异》

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依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6分)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茶为易马用”(《宋史·兵志》。“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宋史·食货志》)。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茶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即“引与茶必相随”(《宋史·赵开传))。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西夏、宋、金鼎足而立时,它们之间的贸易一般通过榷场来进行的,兰州等地的榷场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地。

材料三  明代茶马之法比较完善,如洪武(1368—1398)年间实行金牌制度。金牌制度的实行,使政府严格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明经世文编》卷103)。弘治三年(1490年),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洮州3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其中官府收缴其中的40%,剩余部分则由商人自行出售(《明史·食货志》)。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了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两项图一到图二关于欧亚贸易新发展的信息,并予以说明(8分)。(要求信息明确,说明恰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茶马互市发展的特点。(8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

第三章 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

(二)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

(三)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

……

第三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

(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12分)

 

查看答案

《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