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

第三章 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

(二)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

(三)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

……

第三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

(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12分)

 

示例一:第一节增加《洋务派的形成及其与顽固派的斗争》(2分) 理由:伴随着清政府的内忧外患,一部分开明地主阶级日益认识到要学习西方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形成了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展开,同时增强了汉族地主的实力,影响着晚清的政治格局。而面对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顽固派与其展开辩论与斗争,一方面表现出中国社会传统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在促进封建士大夫的思想解放。(4分) 示例二:第二节增加《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2分) 理由:洋务派在创办军用企业的过程中,遇到经费、原料、运输等困难,同时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意识到西方经济实力的强大以及抵御西方经济侵略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着手创办民用企业。这些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企业对于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引进近代生产技术和方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4分) 示例三:第二节增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2分) 理由:19世纪60、70年代,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受到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利润的刺激,中国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变着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同时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开始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要求社会变革,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影响近代中国的发展。(4分) 示例四:第三节增加《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2分) 理由: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西学的广泛传播,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学。虽然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但他们已经突破封建思想、洋务思想的藩篱,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为后来的康梁维新思想和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先导作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又是一个新的题型,做这样的试题关键在于一定要对这一段历史的发展线索了如指掌,不过材料中的“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个第三章的标题已经给出了具体的答题方向,一方面是可以回答和“洋务运动”相关的问题,二是可以回答为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相关的问题,这样本题的难度也就不大了,因为在学习的时候考生们应该明确:“节“的内容隶属于“章”的内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派的形成及其与顽固派的斗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维新思想的出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查看答案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查看答案

1872年的《申报》曾记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租界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租界的)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其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人生活中存在陋习

B.大众传媒具有爱国性

C.租界的设立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

D.租界内市政管理法制化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查看答案

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