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满分5 manfen5.com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演变的过程。(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8分)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4分)

 

(1)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8分) (2)理想:治国、平天下。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言之成理即可)理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8分) (3)现象: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并行。(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根据所学可知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材料二“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亦即吸收佛教思想,与主张社会责任感的儒家思想结合,他根据所学可知儒学发展为宋代的理学;材料三李贽认为“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表明其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材料四“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乾隆让女儿改姓于后下嫁孔家”表明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由此可知理学家的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关于理学出现的原因可根据材料概括:“禅宗的新宗教”、“ 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 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可以看出受到佛教的影响;“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可以看出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可只是出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的需要。根据所学可知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观点,以探讨心性义理为范畴的哲学化的新儒学。因此其借鉴的应该是佛教和道教。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李贽认为“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表明其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材料四“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乾隆让女儿改姓于后下嫁孔家”表明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由此说明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儒家正统地位提出质疑,一方面士大夫又在极力提倡儒学,排儒与尊儒并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的反正统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思想活跃局面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伏尔泰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反映了伏尔泰(     )

A.认为人类应当勇于打破自然规律

B.忽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

C.借助自然科学论证理性主义

D.批判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    )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查看答案

《社会契约论》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强烈震荡。拿破仑在卢梭墓前说过:“如果我和卢梭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那它一定更安宁。”这实质上 (     )

A.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影响

B.赞誉卢梭个人才华和他的影响

C.说明卢梭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

D.体现了思想对政治的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B.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C.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