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话主要表明顾炎武认为(    )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B.鞭挞理学,否认孔孟学说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等信息可知顾炎武尖锐地批评了理学家们“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弊端,总结了清谈误国的教训,主张经世致用,故D项正确;A项中的“倡导精研心性”,B项中的“否认孔孟学说”,C项中的“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 B C三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顾炎武的思想启蒙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查看答案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查看答案

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性矣。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

A.理学受到冲击               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

C.社会转型完成               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