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书中人物并非按照时代先后顺序编排,故A项错误;秦始皇完成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却为“中下”,可见并非以社会贡献为根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判断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加之材料中将周公孔子与三皇五帝并列为“上上圣人”、孔子学生孟子与颜渊为“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为诸子百家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以焚书坑儒暴政为“中下”,可见本书的编制遵循的是儒家的标准,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人物都对中国历史做出过杰出贡献,不涉及个人善恶,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和早期儒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了(     )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查看答案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材料体现的是(    )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查看答案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看出(     )

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

 

查看答案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