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既有“记述历史”的客观存在,也有“春秋笔法”的主观反映,不能片面判断《春秋》不足为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述及孔子关于分封制的看法,故B项错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分封制、宗法制等趋向崩溃,奴隶社会的原有秩序日益瓦解,包括孔子认可的一些“尊者、亲者、贤者”也都可能存在着部分缺点,从维护周礼的目的出发,孔子只能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记述,故C项正确;“制约诸侯争霸”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和早期儒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这是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在引用这一资料研究伏尔泰思想时,需要注意的有(  

①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   ②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③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④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查看答案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世纪末,中国康熙皇帝和俄国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请教证明几何题;两个皇帝都锐意改革。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熙盛世”,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俄国改革的效果却远远超过了中国。

(1)“康熙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封建政府对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政策?其影响如何?(10分)

(2)与康熙帝改革相比,彼得一世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其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非战公约   历史定位的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约翰逊作出上述评价的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是什么?(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