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的一个主...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的一个主要原则便是依“山川形便”,将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元代以前,行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行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完全打破了这种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了一个一级行政区,有时往往走向极端。

材料二:一般来说,行政区划在元代以前大都是与经济区相吻合的,《汉书?王莽传》所言,“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以后,往往经济区与行政区并不完全吻合。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主要特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犬牙交错”原则划分行政区的影响。 (9分)

 

(1)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6分) (2)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政权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9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文字“行政区划的一个主要原则便是依‘山川形便’”可以直接归纳出元代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特点是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结合材料信息“(元)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了一个一级行政区”概况出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第(2)问,元代“犬牙交错”原则划分行政区的影响主要从避免了材料中“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概况出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政权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材料二中“经济区与行政区并不完全吻合”概况出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的行政区划•元代的行政区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弗兰克的《白银帝国》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非洲—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 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 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 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 吨。而欧洲则因为参与了亚洲的贸易而获利,最终而兴起。就明朝前期的情形来说,无论是从生产 力水平还是人均实力,中国显然已经是“世界的中心”,带动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但最终“东方的衰落先于欧洲的兴起。”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弗兰克关于白银的观点。(12 分)(要求: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

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材料二: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14分)

(2)综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对今天有什么启示?(11分)

 

查看答案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查看答案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查看答案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D.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