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弗兰克的《白银帝国》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弗兰克的《白银帝国》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非洲—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 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 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 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 吨。而欧洲则因为参与了亚洲的贸易而获利,最终而兴起。就明朝前期的情形来说,无论是从生产 力水平还是人均实力,中国显然已经是“世界的中心”,带动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但最终“东方的衰落先于欧洲的兴起。”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弗兰克关于白银的观点。(12 分)(要求: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一、作者观点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由此也导致白银大量流向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但最终却落后于西方世界的崛起。(3 分) 二、中国自然经济的盛行,抑制了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中国的手工业品质优价廉,因此处于国际贸易的出超地位;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需要白银。这成为中国大量吸纳白银的原因,但是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并未将白银转化为资本,所以导致最终的衰落。(3 分) 相比之下,欧洲通过白银的流动获取了大量资本,推动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也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相继确立;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欧洲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转入近代社会,也最终取代了东方成为新的世界的中心。 (3 分) 三、因此,作者利用全球史观,从白银的流动这个角度考查 了明朝时期东西方世界的变化。我们也应在赞叹明朝时期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充分意识到社会的危机,要不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结合材料中“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 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提炼出作者认为“白银大量流向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结合材料中“而欧洲则因为参与了亚洲的贸易而获利,最终而兴起”提炼出作者“最终却落后于西方世界的崛起”的观点。 (2)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论证中国大量吸纳白银的原因,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需要白银。但是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并未将白银转化为资本,所以导致最终的衰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中的作者观点的核心词语“世界市场”,可判断出作者利用的是全球史观, 白银的流动这个角度考查了明朝时期东西方世界的变化。 即分析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又看到了在明朝时期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背景下,中国繁荣背后蕴藏的危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中国落后的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崛起的原因;史学评价·史观·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 【名师点睛】根据时代特征理解明清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和18世纪之后西欧崛起的原因。 明清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①政治: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②经济:自然经济主据统治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③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对外:海禁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18世纪之后西欧崛起的原因:①经济:新航路的开辟使市场扩大,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展开世界市场的形成。②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③思想: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思想;④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

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材料二: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14分)

(2)综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对今天有什么启示?(11分)

 

查看答案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查看答案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查看答案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D.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查看答案

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注重形式规则

C.最早的成文法                D.保护贵族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