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7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7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三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明治维新是东方民族学习西方文明的成功“范例”,日本近代化是第三世界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如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就认为,“日本的现代化对现在的欠发达国家是一个最好的榜样”,并判定如果这些欠发达国家“要走出一条跟日本完全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那却是完全非科学的态度”。赖肖尔还认为,虽然日本近代历史中包含着军国主义等问题,可是日本的现代化却获得了极大地成功,是学习西方文明的榜样。然而,所谓“范例论”在许多方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4分)

2)据材料二提取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关键信息,并予以说明。(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赖肖尔的观点。(11分)

 

(1)说明: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监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但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并受到司礼监的太监的牵制。(4分)差异:古代中国强化专制皇权。(2分)近代西方维护资产阶级民主。(2分) (2)信息1: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1分)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3分) 信息2:英国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和军事设备等,中国礼单主要有手工业和农产品。(1分)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3分)(其他类似答案也可) (3)观点:赖肖尔认为,东方贫弱民族和国家学习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只能走日本道路。(3分)评价:①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分)②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国内民主建设和社会建设滞后,对外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区域霸权国家;(2分)“范例论”、“榜样论”将日本军国主义化带给亚洲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加以极端淡化,忽略了日本现代化“扭曲”的另一面,没有看到日本的现代化最终遭到了它自己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毁灭性打击。(2分)③可见,欠发达国家既要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也要汲取日本“扭曲性”现代化的惨痛教训。(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关于第一小问,把握住以下史实: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并受司礼监监督。第二小问的“差异”,需要从本质出发,把握住以下维度“中国古代分权是为加强专制皇权服务;而西方近代分权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问,要注意在“比较中”得出“差异性”。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重点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A.双方的礼单内容;B.双方交往的目的等,围绕以上维度,结合相关史实展开,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主要考查学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问,首先要归纳出赖肖尔的观点,即“认为只有学习日本才是落后国家学习西方的唯一道路”。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赖肖尔的观点进行客观认识和评价。最后,要对赖肖尔的观点进行总体认识,即总结。所组织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分权·目的及意义;世界外交·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交往·差异及概况;历史上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及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    

满分5 manfen5.com

A.完全对立                    B.完全一致

C.无法比较                    D.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满分5 manfen5.com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查看答案

1968年加拿大政府提出:“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拥有经济利益,在避免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出现紧张状态方面拥有政治利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得该政府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对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谋求在中美力量角逐中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B.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C.停止了依从美国的作法,形成联华的外交政策

D.打破文革期间中国外交冰封局面引发建交热潮

 

查看答案

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查看答案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遭到红卫兵强行批斗时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这样的事发生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