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古代到当代不同时期编纂的安徽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① | 《徽州府志》 |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
② | 《新安志》 |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
③ | 《庐州志》 |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
④ | 《蚌埠市志》 |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2013年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证实曹操祖辈墓葬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并推断出曹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很可能是宦官之首曹腾在自己家族内部过继的。这表明( )
A.民间传说口述历史毫无史学价值
B.史籍记载未经科学考证不能作为史料
C.现代科学可以解决所有历史悬疑
D.科学手段可以提供历史研究新方法
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唐朝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看,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解力夫《朝鲜停战实录》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依旧处于不安状态……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和旧的冷战时期安全秩序尚未改变,这也是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军事对峙的根源……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彻底摆脱冷战影响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是顺应时代、能代表各国利益、真正起到维护本地区安全的机制。
——高海宽《相关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的影响作用》
(1)据材料一,这场战争为什么“不像欧洲胜利和对日作战胜利日”那样受到美国人的“欢呼”?(6分)
(2)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旧处于不安状态指什么?(3分)“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东北亚安安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据此,你如何理解战争与和平?(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