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时英在《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一文中说:“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

余时英在《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一文中说:“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这表明    

A.科举制是按区域分配取士指标

B.科举制兼涵了地方代表性

C.南北士大夫为争夺权势长期斗争

D.科举制是一种古代代议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南北士大夫……明代分南、北、中卷……”等关键信息可知,科举制兼涵了地方代表性,所以答案选B。科举制是一种古代的选官制度,并不是代议制,所以D说法有误。材料没体现到A、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名师点睛】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   

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

C. 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

D. 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

 

查看答案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10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十一条 (一)兹特声明: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第十二条 (一)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

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材料二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三十三条 (一)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第四十一条 安全理事会得决定所应采武力以外之办法,以实施其决议,并得促请联合国会员国执行此项办法。此项办法得包括经济关系、铁路、海运、航空、邮、电、无线电及其他交通工具之局部或全部停止,以及外交关系之断绝。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如认第四十一条所规定之办法为不足或已经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此项行动得包括联合国会员国之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

——《联合国宪章》194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机制方面的不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者维护世界和平机制不同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第三条  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

第四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第五条  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的财产);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各个集体农庄的和各个合作社的财产)。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1936年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相同点。(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