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

(18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6)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

(3)据材料三,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

 

(1)体现:A.经济上: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B.政治上: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C.思想上: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6分) (2)“新型经济”指商品经济。(2分)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答出任意四点即可)(4分) (3)论证: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2分);明清统治者采取的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问,要注意明确题干“春秋战国”阶段限定,避免答非所问。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注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三个方面,分别结合相关史实展开,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新型经济”,根据材料二信息,要注意把握住“商品经济”。关于第二小问的“表现”,即在于考查学生对宋代“商业革命”的把握。围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表现展开,所组织答案符合相关史实即可。重点把握:城市功能增强;“时空”限制打破;最早纸币出现;海外贸易发达等。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本问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与素养相关内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根据明清史实,主要从经济层面展开,重点要注意把握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缓慢性;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闭关锁国”以及“海禁”政策等。围绕以上维度展开说明,所组织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不断确立;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其状况;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与海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查看答案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查看答案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查看答案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