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事皆天理”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为仁者’的途径和方法”。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题干材料内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D项符合材料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朱熹的相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查看答案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查看答案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查看答案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