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政治发展的影响。(9分)

 

(1)措施: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发展科举,选贤任能;休养生息,发展生产。(6分) (2)影响:肃清吏治、发展生产,有利于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打击门阀士族,促进了“平民政治”的发展;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的基础。这些措施都为唐玄宗前期的清明政治奠定了基础。(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本问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把握住。正确解答本问的关键,即在于明确题干“巩固统治”要求,抓住材料核心信息,诸如“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 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等,分析、认知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评价的能力。本问考查学生对武则天措施的相关评价和认识。要注意明确题干“对唐代政治发展”之要求,避免笼统的把武则天的措施带来的积极意义均呈现出来,要注意避免“答非所问”。根据材料内容,主要把握住以下方面:A.有利于政治清明,政局稳定;B.促进“平民政治”,扩大政权基础;C.为唐玄宗前期的清明政治奠定基础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改革·唐朝武则天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

产量(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

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

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6分)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

(20)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盖洛普民调所20119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

材料三      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6分)

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8分)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苏联和东欧模式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无法化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该观点反映出    

A.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经济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B.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C.外部环境对本国经济发展模式起决定作用

D.中央集权体制和国有化政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    

A. 冷漠        B. 热情         C. 排斥        D. 徘徊

 

查看答案

截止20154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      

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B.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