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2—2003年,参与全球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参与率超过60%以上的国家...

2002—2003年,参与全球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参与率超过60%以上的国家有33个,情况见表(据《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据此判断不准确的是(    )

  【国家(参与率%,位次)】

欧  洲

亚 洲

美 洲

非 洲

大洋洲

法国(80.6,1) 英国(77.61,2) 德国、西班牙(76.12,3)意大利(74.63,4)  比利时、荷兰(73.13,5) 芬兰、希腊(70.15,6)  挪威、瑞士(68.66,7)  葡萄牙(67.16,8)  丹麦、俄罗斯、瑞典(65.67,9)奥地利(64.18,10)  波兰、土耳其(62.69,11)  匈牙利、罗马尼亚(61.19,12)

日本(73.13,5)

印度(67.16,8)

韩国(62.69,11)

中国(61.19,12)

印度尼西亚(61.19,12)

巴基斯坦(61.19,12)

美国(67.16,8)

巴西(65.67,9)

加拿大(65.67,9)

埃及(64.18,10)

摩洛哥(61.19,12)

南非(61.19,12)

澳大利亚(64.18,10)

共20国

共6国

共3国

共3国

共1国

 

 

 

 

 

 

 

 

 

 

 

 

 

A.欧洲在多极格局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B.参与率较高国家洲际分布不平衡

C.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国参与积极性更高

D.一些欠发达国家也较为活跃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表格可知除欧洲国家参与外,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参与国家也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比例,所以欧洲在多极格局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表格可知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均有国家参与,参与率较高国家洲际分布不平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欧洲参与国家较多,亚洲次之,再次是美洲和非洲,最后是大洋洲,且参与的国家多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表格可知除欧洲国家参与外,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参与也较活跃,其中一些国家为欠发达国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易错警示】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多极世界的最终建立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      )

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

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

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

 

查看答案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B

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C

康梁等维新人士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

国人普遍接受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查看答案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会走向反面。”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雅典抽签产生陪审法庭成员

B.古罗马以成文法取代习惯法

C.克利斯提尼确立行政选区制

D.古罗马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

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

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C.德才兼备之人遭到排斥

D.陪审法庭高于行政权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美国家

B.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

C.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

D.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