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

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将西欧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的遏制了西欧经济的崛起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二战后西欧各国加强了合作,成立了欧共体,其实力不断上升,这使美国调整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所以A正确;B不符合史实;C一超多强出现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表述错误,没有成功遏制。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查看答案

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以下结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没有法国的启蒙运动,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重商主义的胜利

C.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

D.美国内战的主要争端源于西部新领土的合理开发

 

查看答案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B.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查看答案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以下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50~1957

55l96~64653

9137~10618

1655~1642

1958~1960

65994~66207

12210~1373l

l850~2074

1978~1984

96259~103475

15230~19686

1582~1902

l985~2006

104532~129315

21054~42071

2014~3253

 

 

 

 

 

 

 

A.1950-1957年城市化率低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B.1958-1960年城市化提高是因为大跃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

C.1978-1984年城市化率降低是因为农村经济改革吸引了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

D.1985-2006年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