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
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年份 | 1992 | 1995 | 1998 | 2000 | |
东部 | 总量/亿美元 | 98.6 | 319.7 | 386 | 348.9 |
所占比重% | 89.6 | 85.9 | 85.2 | 86.5 | |
中西部 | 总量/亿美元 | 11.3 | 52.5 | 66.8 | 54.4 |
所占比重% | 10.4 | 14.1 | 14.8 | 13.5 | |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2014年7月,金砖国家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上海。另外建立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该银行的设立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国家问的经济合作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得以加强
C.世界银行的领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
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制定了一套经济政策: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些政策( )
A.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复苏发展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
C.凸显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使凯恩斯主义退出经济主流地位
2014年5月12日海外网报道,《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
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 ”——也就是19世纪美国向欧洲发出的“别碰这个半球”的告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C.中美实行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