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湖南认为:“中国唐宋之时发生了从中世转换为近世的大变革。经济上,交换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下能支持其结论的是(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民间集市“草市”形成
D.政府特许广州一口通商
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与“旱”“涝”斗争中形成的智慧成果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 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
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 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唐玄宗时代,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名称和治所如下: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安西节 度使 | 龟兹 | 北庭节 度使 | 庭州 | 河东节 度使 | 太原 | 河西节 度使 | 凉州 | 朔方节 度使 | 灵州 |
范阳节 度使 | 幽州 | 平卢节 度使 | 营州 | 陇右节 度使 | 鄯州 | 剑南节 度使 | 益州 | 岭南五府 经略使 | 广州 |
唐朝设置节度使和经略使的主要目的是( )
A. 突出对边疆的防御 B.加强对西北的管理
C. 巩固三省六部制度 D.完善全国军事布局
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由此可知分封制( )
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
B.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
C.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
D.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期 | 职位 | 基本职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9分)其共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1分)分别说明明朝内阁制度和清朝军机处的特点(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