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玄宗时代,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名称和治所如下: 名称 治所 名称...

唐玄宗时代,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名称和治所如下:

名称

治所

名称

治所

名称

治所

名称

治所

名称

治所

安西节

度使

龟兹

北庭节

度使

庭州

河东节

度使

太原

河西节

度使

凉州

朔方节

度使

灵州

范阳节

度使

幽州

平卢节

度使

营州

陇右节

度使

鄯州

剑南节

度使

益州

岭南五府

经略使

广州

唐朝设置节度使和经略使的主要目的是(    

A. 突出对边疆的防御    B.加强对西北的管理

C. 巩固三省六部制度    D.完善全国军事布局

 

A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唐代的节度使制度。依据所学可知,题中的“龟兹”“幽州”“益州”“广州”等地,都是唐朝的边疆地区,故A项正确。B项错在“西北”的表述上。C项是中央体制,与题意不相符合。D项与题中材料不相符合。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唐代的节度使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由此可知分封制(    

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

B.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

C.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

D.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期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9分)其共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1分)分别说明明朝内阁制度和清朝军机处的特点(11分)。

 

查看答案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2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6分);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

3)在中国古政治发展史上,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创制了不同的管理制度,请列举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分)

 

查看答案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的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查看答案

“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的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