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2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2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6分);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

3)在中国古政治发展史上,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创制了不同的管理制度,请列举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分)

 

(1)选官制度:先秦:世官制(2分);西汉:察举制(2分);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分)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之弊(2分);扩大了统治基础(2分);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分);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2分);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2分) (2)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渊源:承袭秦制(2分) (3)三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第一小问主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回答第二小问,一方面注意联系所学,另一方面注意结合材料“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进行归纳总结。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结合所学及材料“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回答第一小问。依据所学,汉承秦制,略有损益。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一方面注意结合材料“刘邦……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另一方面联系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秦代的郡县制;元代的行省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的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查看答案

“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的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从材料中得出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之一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查看答案

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满分5 manfen5.com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

 

查看答案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