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②实行分封制 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阅读下列问题,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战国中后期,和政治上统一的趋势相一致,在思想上,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到了秦朝,秦王采纳了法家的主张,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法家学说统一天下思想。法家思想“严而少恩”的弊端发展到极端的程度。秦朝的速亡宣告了法家的失败……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首先,汉武帝对诸子传说及六艺之文皆命充之秘府,有功于古代思想之流传。(《汉书·艺文志》)武帝以后,学者犹兼治诸子百家之学。(《汉志》)……其次,独尊儒术的名下,实融汇法、道、阴阳诸家,非比于先秦儒学。
——摘编自左靖《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的思想变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秦朝的速亡宣告了法家的失败”中能得到哪些认识。你认为该如何对待古代文化。?(1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儒术独尊下的学术状况。(9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学术思想发展的角度,试给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建议。(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