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发明本心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C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中主要强调了真理与常识之间的巨大差别,只有自己在经历过外界事物的亲身体悟,才能明白真理的深刻内涵和所蕴藏的意义,而常识则不会使人对真理有真正的体悟,也就是只有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亲身实践,才会达到对真理的真切认识,所以该主张应该是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查看答案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查看答案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

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

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