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C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依据材料“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可知,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一统。所以C正确;ABD材料都没体现。故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

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

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查看答案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查看答案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