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

(20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6分)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8分)

(4)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2分)

 

(1)焦点: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2分)理由:赞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秦朝的长久统治。(2分)反对——商周依托分封制维持了长久的统治;没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的先例。(2分) (2)官吏的产生与任免或人事任免权的掌控;是否会导致叛乱。(4分) (3)分封制缺陷是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郡县制缺陷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2分)实质是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2分) (4)时代背景:秦朝:封建社会初期,需要郡县制以建立集权统治,巩固统一。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以郡县制为基石的君主专制的弊端愈益显现,极大阻碍社会进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提取材料观点,周青臣歌颂郡县制;淳于越主张师古封子弟功臣,指责周青臣歌颂郡县,故焦点为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理由可从材料“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审题“视角”从材料中概况,第一则材料说“制州邑,立守宰”“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第二则材料“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从中可以得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可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顾炎武改良策略从材料三中提取;实质需分析“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获得。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个开放型的题目。结合时代背景,秦朝:封建社会初期,需要郡县制以建立集权统治,巩固统一。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以郡县制为基石的君主专制的弊端愈益显现,极大阻碍社会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查看答案

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即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影响是

A.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B.美国逐步放弃其霸权政策

C.美国逐步调整其亚洲政策

D.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物、文献最适合入选该馆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北纬38°线标志牌

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③被拆除的柏林墙残体

④《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

A.越南战争           B.柏林危机           C.朝鲜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查看答案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A.欧洲主导           B.美苏主导

C.一超多强          D.三足鼎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