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15分)
材料一 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孟子·腾文公上》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欲则赏不行……。
——《荀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墨子的观点,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二孟子、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态度,说明汉以后墨家学派逐渐消亡的原因。(9分)
(12分)不同的历史观对历史研究会有不同的视野或角度,甚至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观较多的是以《易经》为准则,提出了“循环论”(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有时又以《左传》为准则,即提出“复古论”,总以夏商周三代为标准,厚古非今。
材料三 1898年严复《天演论》的出版,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社会进化论不仅形成了新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摘自长江日报专栏刘洪波的《天演论颠覆历史观》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对上述“三观”说明肯定或否定的理由,要求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