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

(13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东西方时代特征。(6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7分)

 

(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任答2点2分) (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4分,任答2点4分) 时代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4分,任答2点即可) (3)不同: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4分,每点2分) 原因: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关于“思想”,根据关键信息“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归纳、概括,重点注意把握住“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以及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特点”,重点要注意把握教材编排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关于第二小问的“时代特征”,具有较大难度,要注意把握材料关键时间“1901年”,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政治、经济以及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程等方面把握。重点注意凸显“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学习西方的不断深入”等方面。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以及正确归因历史事物的能力,涉及到两个小问,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不同”,根据图表材料直接比较、分析即可得出。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关键在于结合两个时代的不同特征来归因,领悟到时代大背景以及国家政策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注意凸显“不同时代意识形态的变化”。围绕相关史实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及其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政策·“一边倒”;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A.趋同性           B.全球性          C.多样性         D.整体性

 

查看答案

“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查看答案

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满分5 manfen5.com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