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著名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可能是(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加强现代化建设
C.加强国防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建设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
A.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的经济
D.苏联采用苏联模式实现现代化
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里的“纲领”指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马赛曲》 D.《国际歌》
中共十七大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突出成就是( )
A.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赎买”政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的主张
C.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