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中,用两个专章的篇幅,作了题为“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判词。1947年2月6日,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南京黄浦路口的励志社(现在的南京市中山路307号)大礼堂,对南京大屠杀首犯、侵华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开庭公审。以上两则材料( )
A.可作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证据
B.直观地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C.说明日本法西斯都得到了惩罚
D.可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史料
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可能是( )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的主题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报刊是当时传播新思想的唯一媒介
B.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
C.西方习俗礼仪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D.广大人民关心国事和接受新思想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
A.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
B.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
C.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下图为明朝徐渭《墨葡萄》,画中的题诗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幅配诗画属于( )
A.写实风格的山水画
B.刻画世情的风俗画
C.抒情写意的文人画
D.以形写神的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