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4分) 材料一 为了纪念...

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4分)

材料一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 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材料三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设想一下1904年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些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3分)这些产品对人类社会有何重大意义?(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展品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5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4分)

 

(1)交通产品:汽车、飞机等;电器产品:电动机、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电车等;化工品:塑料、化肥、炸药等。(写出3个得3分) 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分) (2)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2分) 原因:中国近代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技术落后(3分) (3)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2分)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情绪;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说明:材料一中的主要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二中的展品则是“有轨电车线”、“火车站”等,这里面既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设想:因为材料提供的是1904年展示的是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结合时间知道这时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最先进的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应该有交通产品;汽车、飞机等;电器产品:电动机、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电车等;化工品:塑料、化肥、炸药等。 (2)根据材料中的“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展出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展品是突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工业制成品;材料四中的“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可知中国的展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工艺品为主。说明:这需要对照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得出结论。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外来侵略,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出现上述不同。 (3)第一问从材料信息,“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可见南方对“机器之利”认识较深,由此可知,机器工业影响中国的区域由南向北在逐渐减小;第二问从王公大臣的态度可知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中国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以为非者亦半”。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2分)

(3)材料三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4分)

 

查看答案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