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D三项的表述客观,均符合史实,正确。而A项“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明显不符合史实,不正确,“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是洋务运动。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A.明清之际农耕经济落后导致中国国力的下降

B.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中国迅速的衰落下去

C.人口压力的沉重使中国的发展几乎要停滞了

D.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发展缓慢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由此可见通商口岸   

A.不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近代化

B.瓦解了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的联合

C.改变了所在区域的城乡经济结构

D.是当时中国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包括   

满分5 manfen5.com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官营制度满足了政府和社会的需求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C.广大农民的贫困使社会需求难以形成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查看答案

美国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认为:“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据此,作者认为应该建立   

A.三权分立结构                        B.联邦体制

C.邦联体制                            D.责任内阁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