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甲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乙 ),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B.“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D.《离骚》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曾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据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 )
A.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
C.“士首商末”的观念受到冲击
D.商人经商动机不利于商业资本积累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 )
A.主张政治改良 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
C.主张复古倒退 D.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
(10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内不要重演同样的事情:当时我不得不用武力来制服欧洲,今天得用使它信服的方法。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现在,欧洲正朝着必然的变化迈步前进,企图推迟这个进程是白费气力的徒然挣扎。
——摘自[法]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材料二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在他(注:指拿破仑)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他的任务就是“征服”,但是,他们并未看到他确实是在“创造”。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在毁灭一个旧时代的同时,又在创造一个新时代。 ——摘自[英]J·F·C·富勒《战争指导》
请回答:
(1)概述拿破仑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的史实。(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拿破仑法典》对欧洲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的说法是否属实?据材料一说明理由。这给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带来怎样的启示?(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