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与题干内容核心意思无关;B项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D项不能够体现题干“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要求。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的相关态度及应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与英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战略,所体现的儒家主要思想是   

A.以人为本       B.中庸之道

C.实事求是       D.韬光养晦

 

查看答案

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

 

查看答案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 形成主要影响是   

A.政权开放                  B.商业发展

C.儒学受抑                 D.武功增强

 

查看答案

(14分)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积极意义。(4分)

材料二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6分)

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目的。(4分)

 

查看答案

(19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

(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2分)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5分)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