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局面形势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局面形势图。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昔日天下的历史完全证明,在统一政权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和社会弊病的根源并不是统一本身,更不是统一带来的和平安宁和经济繁荣, 而是政治制度, 或者说是用什么制度来实现统一, 如何统一, 统一到什么程度. 同样,分类社会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 更不是战争和破坏所能造成的,而是冲击,削弱了旧制度的结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权制度暂时或局部解体的副产品。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比较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两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的异同。 (15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这一历史现象的看法。  (10分)

 

(1)图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图二反映了五胡十六国与东晋时期的政治形势。(3分) 相同:1、国家分裂,政局动荡,战乱频繁;2、地区间经济交流不断加强;3、思想文化活跃。(6分) 不同:1、战国时期封建统治初步确立,诸侯争霸,中原汉民族逐步融为一体。五胡十六国与东晋时期士族地主衰落,民族纷争严重,各民族间的融合不断加强;2、战国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形成。十六国东晋时期北方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十六国东晋时期儒释道逐步融合。(6分) (2)看法:1、统一与分裂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两种基本政治样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中隐含着分裂因素,但总体上,统一是主流。(3分)2、分裂与战乱虽然造成了灾难,迟滞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虽然造就了和平安宁,推动了经济繁荣,但也强化了专制统治,助长了保守气息。(4分)3、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改良和宽容开放的文化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文明成长。(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图片获取信息即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逐一分析解读两幅图片,得出关键信息,由两幅地图的形式可得出图一是战国时期,图二是五代十国与东晋时期,其次结合两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归纳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去结合第一问的解答,找出两个时期的核心点,本题就可以以“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为主题分析归纳,其次结合史实,可以从统一是主流、分裂与统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毕达哥拉斯与墨家和谐理念的比较,此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欧古代文明( )

满分5 manfen5.com

A.似曾相识     B.碰撞融合     C.分道扬镳     D.和而不同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在发展资本主义方面的作用

B.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根本上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C.辛亥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挽救民族危亡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诉求

 

查看答案

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查看答案

1963年1月,因政治上的难题,戴高乐不批准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申请。他解释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由此可见,欧洲一体化(  

A.体现了地区贸易保护主义

B.是美国领导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

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实现了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

 

查看答案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同日,蒋介石通电全国,号召“举国人民,急起直追,实行推动”。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是经济运动又是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

C.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由政府组织的、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