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口(25分) 材料一 《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口(25分)

材料一     《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把故事从春秋战国改编到元统一中国,把晋国的赵家故事改为宋末元初的大臣张惕舍命救皇子。《赵氏孤儿》讲的是忠、信、仁、义,《中国孤儿》则是赞扬儒家思想代表的文明是如何征服野蛮。伏尔泰多次提到他的《中国孤儿》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书云《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论》(《南方周末》2011年5月19日)

材料二     科学,无疑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各种科学来开发帝国潜在的资源。……但掌握科学就一定有利于改善帝国的道德状况呜?…,发展“物质文明”就意味将具备西方高度发展的物质成果。包括以蒸汽机和电力所创造的各种奇迹…,物质文明是自己发展起来的,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经过长期协调,缓慢的发展起来的?‘引入投票箱,就能使中国成为民主国家,建立共和制度吗?如果中国不想创造西方那样的条件,她就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也不能发展更多的物质文明。这些条件不是物质的,而是道德的

——(关)阿瑟·史密斯(1872年来华传教士)《中国人的性情》

材料三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放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华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 “孔子道德”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密斯这一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他认为中国“发展物质文明” 应该创造哪些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西方人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11分)

 

(1)原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施仁政;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他希望借中国的儒家道德宣传启蒙思想。(6分) (2)历史背景: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中国的洋务运动。条件:民主制度的建立;民主、自由等西方资产阶级道德文化的传播。(8分) (3)变化:从认为儒家道德文化已经不合时宜,到认为儒家文化能够推动当代西方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5分) 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世界大战的打击;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讲的是忠、信、仁、义”、“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等,结合伏尔泰的民主思想来解读,主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A.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统治者施仁政;B.伏尔泰的民主思想主张,即主张开明君主制。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同时牵涉到两个小问的考查,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背景”,从中国和西方分别把握,相对比较简单,即A.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启;B.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开展。关于第二小问的“条件”,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关键信息,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注意把握以下维度:A.中国国内:需要建立民主制度;B.国外:民主、自由等西方资产阶级道德文化的传播等。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则材料,把握“西方人对儒家文化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第一小问的“变化”,相对简单一点,即由不认可,到认可(推崇)。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结合20世纪以来世界相关重大事件来解读,诸如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民主的冲击、世界统治中心的转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欧洲中心地位)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开明君主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泰奥多尔•籍里柯创作于1819年的著名画作《梅杜萨之筏》。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作的艺术风格属于(   

满分5 manfen5.com

A.浪漫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 印象派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中国、古典时代的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原因似乎在于,只是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起源趟早,科学革命越难发生

B.科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发达程度无关

C.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催生了科学革命

D.宗教愚昧阻碍了科学革命的发生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19年和1937年中国注册工厂数和资本的统计表。它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A.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严重挤压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

C.工业平均资本减少,生产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空前发展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不具备群众基础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C.新政损害了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新政继承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记载:“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国主若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则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若有按时变通之事,则庶民择其要者,敬禀五爵、乡绅大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洋事务充满新鲜感

B.先进人士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C.中记载的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

D.书中的“乡绅大会是英国的上议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