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明中叶民间文化取代官方文化而成为明文化的主体。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有学者认为,明中叶民间文化取代官方文化而成为明文化的主体。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文人画的兴起                 B.杂剧散曲的兴盛

C.古典小说的繁盛               D.京剧的形成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文化。依据所学可知,文人画属于文人士大夫的作品,明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杂剧散曲的兴盛是在元代,故排除B;京剧的形成是在清代,故排除D;C符合题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小说兴起。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明清小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的地方官职机构名称各有出处。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权知某府事,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

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

C.权力制衡                 D.地方分权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谈到: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B.分封制使天子拥有统领诸侯的至尊权威

C.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

D.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         B.隋唐        C.宋朝          D.明清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9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 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 11月22 日撤出全部军队。1957年 3月 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资料来源于网络

材料二      阿登纳(联邦德国总理)表示:法国和英国将不再是堪可与美国和苏联并驾齐驱的大国。德国也不会。他们要想在世界扮演决定性角色,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团结起来以欧洲为一体。英国还未可能成熟到接受这个做法,但是苏伊士事件可以有助于她思考。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浪费:欧洲团结将是你复仇之路。

——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埃及取得苏伊士运河战争胜利的原因。(6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9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