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

《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C.市场调节与讨一划经济相结合

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和政策的随意性,B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C在材料中未体现,D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由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 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8表中记载:“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于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该法律条文说明罗马法

A.维护公民的生存权              B.按年龄段量刑

C.重罪轻罚                      D.具有豁免权

 

查看答案

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

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

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

 

查看答案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查看答案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矛盾的激化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国共关系的缓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