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属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提醒君主遇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这一学说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董仲舒思想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是对早期儒学的发展。ABC均有反映,故选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查看答案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记载反映了周朝实行

A.分封制、宗法制、世袭制

B.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C.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D.世袭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6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6分)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4分)

 

查看答案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你是怎样理解“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6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