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 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 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材料

满分5 manfen5.com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满分5 manfen5.com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6分)

 

28、(19分) (1)现象: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资产阶级的成长;新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增加;糖和烟草大量进口(商品种类的增加);(3分,每点1分,答到3点即可)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2分,答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1分) (2)表现:政治上,英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亦可): 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始; 思想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上,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4分) (3)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2分) 原因:①中国固守小农经济;②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业的发展;③受到西方列强侵略; 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展的影响下,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中西易位。(每点1分,共2分) (4)影响: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每点1分,满分3分) 步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每点1分,满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可知历史新现象包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资产阶级的成长;新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增加;糖和烟草大量进口。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 (2)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具体表现想到的是:欧洲在那个时代出现的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思想上启蒙运动,经济上工业革命。政治上,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工业革命开始;思想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通过表格的数据不难看出,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原因的分析注意从中外两个角度分析:原因:经济上中国固守小农经济;外交上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业的发展;还受到受到西方列强侵略;西方欧洲: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展的影响下,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中西易位。 (4)《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应该着眼于对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重点要答出融入市场的过程,通过材料四的图片显示的是中国假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WT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四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梭伦改革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其历史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3分)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4分)

(4)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2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孟子·离娄上》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荀子·王制》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     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断没有袖手旁观,不管那船的好坏,任那舵工水手胡乱行驶的道理。

──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材料     民本思想是与君权天授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社会长达三千年,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忠君思想、官本位思想,已深深植入中国社会的骨髓之中,渗透到中国人民的血液里,只要有机遇,就会顽强地表现自己,影响、控制和规定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行为。

──刘绪贻《再论把“民主”与“民本”区分开来》

根据材料,

(1)材料一中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4分)

3)概括材料中陈天华的主要观点。 上述观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5分)

4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民本思想。(2分)

 

查看答案

“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下列哪部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其一致

A.《人间喜剧》                  B.《唐璜》

C.《红与黑》                    D.《约翰克利斯多夫》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B.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C.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D.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图一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

②图二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二危机中,美苏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