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美]杰里·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原因。(2分)

(2)材料指出李斯主张推行郡县制的历史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在任免官吏上的突出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1)原因:疆域辽阔;地方叛乱。(2分) (2)依据:诸侯争霸,地方割据。(2分) 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2分) (3)变化:行省制度。(2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4)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西周疆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体现的是疆域辽阔;“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体现的是地方出现叛乱。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可从材料信息“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中得出。“特点”一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解答时需要注意设问限定词“在任免官吏方面的特点”,本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答出。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化”一问可有材料“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的信息推断出。“意义”一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对以后历代的影响等角度来解答。 第(4)问,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回答“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首先要结合三则材料中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的演变来考虑,这一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权力逐渐减、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的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行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雄风乍展阴霾扫,喜电欣传瘴雾收。闻道香江回祖国,合携瓶钵作春游。百年奇耻今朝雪,十亿神州气象新。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诗词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

 

查看答案

一学者在其文章中提到:“它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不仅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而且能够证明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这一学者文中的“模式”是指

A.一国两制                     B.改革开放

C.科教兴国                     D.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是邓小平对20世纪70年代某次重要会议的评价。这次会议

A.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制定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               D.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查看答案

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B.民族区域自治的成果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多党合作的重大作用

 

查看答案

对下表中历史现象起直接推进作用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C.南京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