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首先提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重要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B.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C.《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
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
C.提倡科学 D.文化转型
对下图所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促进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偏激 D.猛烈地批判“三纲五常”
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主张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建立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C.建立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 D.用暴力推翻满清统治的民族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