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

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B.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从而,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属于这类错误的是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印刷在15世纪中后期蓬勃兴起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印艺社”和中国“四堡书业”图书出版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20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四    (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8分)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7分)

(3)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