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其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强调社会现实的变革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B项是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A C D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是   

A.鲁国的官办学校                  B. 儒家讲学的场所

C.最早的官办学校                  D. 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

 

查看答案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查看答案

(16分)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太学生数量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一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此类教育很适合意大利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1 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拉丁学校教育内容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人文主义者把他们的理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世俗教育,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人们的宗教知识,而是注重培养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人文主义教育是“自由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它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真正能享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是那些君主、显贵和富裕市民的子女。

——《欧洲文艺复兴史》

(1)依据材料·指出西汉太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指出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了解的世界范围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19世纪2()年代中,总共才14 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将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价这一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 19世纪有利于欧洲人口迁移的因素,并指出其作用。(1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