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满清政府曾颁旨宣谕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

满清政府曾颁旨宣谕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这一材料表明

A.清政府接受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B.洋务运动导致清廷的日益贫弱

C.清政府阻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传统政策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与洋务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由“视工商为末务”到“变通尽利”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改变重农抑商传统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该图制作者所持的疆界观

满分5 manfen5.com

A.最终形成于17世纪的下半期

B.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而形成

C.是英国迈向近代化的必然产物

D.反映了东西方的联系开始加强

 

查看答案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这段话旨在

A.否定信徒日常行为的社会价值               B.肯定信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D.强调“道”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我国汉武帝在位期间,著名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共同的理论前提。当时,这一思想旨在

A.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B.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深入人心

C.反映社会盛行的民本思想主流                 D.赢得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拥护

 

查看答案

我国战国时成书的《吕氏春秋》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该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C.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D.土地私有制提高其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骨文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B.甲骨文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C.楷体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D.楷体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