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 目的在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C. 西周金属冶炼业高度发达               D.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古代中国的“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之所以有这样严格的墓葬用品规定,主要是区别各个奴隶主的身份地位,反映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

 

查看答案

(12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   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    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5分)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12分)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1分)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1分)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1分)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六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分析材料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概括材料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3分)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

(4)材料五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3分)

(5)据材料六,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