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

(12分)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1分)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1分)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1分)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2分)

 

(13分) (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提高儒家政治地位,贯彻儒家政治理念。(实行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仁政,限制君权)(2分)影响: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妇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改进。培养的各方面人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等。(3分) (3)相同: 读经。(1分)新特点: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政治制度。重视农、工、商等经济类科目的教学。(1分) (4)目的:通过反对封建统治思想,达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民主共和理念,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1分)同意。经学中有大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读经可以达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2分)或:不同意。经学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经学的研读不利于国家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考查了学生了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掌握程度。学生首先要通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形成答案。第一问要围绕董仲舒儒者的身份来回答他推行太学的目的,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董仲舒推行太学是为了儒家思想自身发展的需要,即传播儒家思想,提高儒学的政治地位。第二问要从对维护封建统治和儒家自身地位的两个角度回答董仲舒主张设太学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教学学校数和学生数的增加等信息来看,教会学校的设立,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中“女学校也有增加”又能得出其有利于妇女解放这一结论。 (3)本题以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为材料进行比较,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比较辨别能力。第一问要回答的是相同点,第二问是不同点。通过材料的比较可以得出,学科的设置都有与儒家思想相关的经学。由于时代的不同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也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特色,出现了重大变化。 (4)本题的回答要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北大的校长,因此蔡元培主张废除经学也是出于宣传新思想的需要,为新文化运动服务。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理由充分,可以选择同意与不同意两者观点回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太学的设立;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蔡元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六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分析材料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概括材料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3分)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

(4)材料五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3分)

(5)据材料六,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查看答案

(12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最初促吾人之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政治,政象所明,已有不克守缺抱今以往,人所怀疑莫者,当为伦问题。此而不能悟,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底之悟,盖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我们试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具体的容。是不是提倡白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一些西洋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毫不抉地介和接受外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所要的新文化,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同情,忽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于新信,而又不免混模糊;三是他们对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四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成了中史的重要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第一次真入了大学术殿堂。通“整理故”,思想史的究也取得了煌的成。另一方面,中国现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为开端的,迅的小、梁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造性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8分)(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 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 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 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 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查看答案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约翰·克里斯朵夫》                   B.《唐璜》

C.《巴黎圣母院》                         D.《老人与海》

 

查看答案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是

A. “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B.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 “文革”的发生                       D. “大跃进”运动展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