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采用托古改制的方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推动过程中阻力源于历史传统,托古(圣人之言)改制意在减少改革阻力,故D正确;A选项的说法是袁世凯时期的行为;B选项的说法与题意相反;D选项的说法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托古改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④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查看答案

清乾隆年间,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其思想

A. 得到佛教人士的认同                     B. 得到理学人士的赞同

C. 与文艺复兴哲人观点相近                D. 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查看答案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