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学。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体现的是:山歌虽俗,依然是是《郑》、《卫》等国风之篇的遗韵。这说明“民间性情之响”与国风一脉相承的。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查看答案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诚敬存之               B.发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读圣贤书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le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