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图表组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图表组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 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1)材料一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2分)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4分)

 

(1)现象:图1代表欧洲走向联合;图2代表日本崛起;图3代表第三世界兴起。(3分)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1分) (2)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 (3)观点:世界呈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2分)理由: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样化趋势遭遇美国“一级”图谋的挑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图一是欧共体,标志欧洲走向联合;图二是日本经济的崛起;图三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共同原因是冲击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往多极化发展。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可知是要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主要原因是为了其提供理论依据。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取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三“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可知,往多极化发展,但是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曲折的;又据“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可知原因是世界各种力量正在从组的过程中,而美国在其中阻挠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4分)

 

查看答案

(10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2分)

 

查看答案

史学家甲:“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史学家乙:“冷战应归咎于美苏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史学家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历史          B.史学家甲应用整体史观诠释历史

C.两位史学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利益          D.两位史学家分析视角有较大不同

 

查看答案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A.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B.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D.9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