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和发展教育,这说明了( ...

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和发展教育,这说明了(     )

A.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B.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C.世界银行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

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能否对历史知识灵活运用。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发达国家二是在于贷款的期限问题。C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D项和题干无关。故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奥巴马和罗斯福都比较受中下层民众的拥护。罗斯福新政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雇用年青人从事造林

B.某公司因为雇用未满16周岁童工而被起诉

C.农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

D.劳资关系委员会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

 

查看答案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                    D.实行义务交售制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C.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                  D.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查看答案

“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材料中“新路”的本质含义是(     )

A.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B.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积极融入全球化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